福利国家为什么不会养懒人
□ 薛 涌
“养懒人”和“搭便车”是“福利国家”的经典问题,本文得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同的结论。
高失业福利未必“养懒人”
大家知道,福利国家的失业福利是十分优厚的,那么如此优厚的失业福利是否“养懒人”呢?“养懒人”和“搭便车”确实是“福利国家”的经典问题,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也触发了一系列的改革。比如,享受福利的年限不断缩短,所享受的福利相当于原工资的比例越来越低,接受再就业服务和培训渐渐成为领取失业福利的条件等。其中近年来影响比较大的一项改革,是2010年丹麦在这次“大衰退”的谷底把失业福利的年限拦腰斩断,从4年缩短到两年。要知道,丹麦人的工作权利,以及失业后获得帮助的权利,是受宪法保护的(而在美国,医保依然不属于权利范畴)。但是,用一些学者的话来说,丹麦的福利仿佛是给失业者买豪车。有研究表明,丹麦人失业后的头几个月再就业率最高,之后则跌进长期的低谷,等失业福利到期前,再就业率急升。也就是说,大家失业后往往着急找工作,如果一时找不到,就习惯性地躺在失业福利上“犯懒”了。等失业福利即将到期时,找工作的动机突然强起来,纷纷开始就业。因此,把福利期限减半,激发了失业者再就业的动机。另有研究表明,接受再就业服务和培训的人,再就业率要比其他失业者高3到8个百分点。因此,丹麦政府加强了再就业服务和培训计划,更严格地贯彻有关法规,保证把参与这种计划作为领取失业福利的条件。
不过,削减福利的改革在北欧“福利国家”从来都无法走得太远。这些改革已引起了很多抵抗。《纽约时报》报道丹麦改革时提及一位58岁的护士,她四年前患病,辞职一年治疗,一切由国家埋单。然后她靠着失业福利,领取相当于原工资80%的收入,同时接受信息技术培训,在电子销售业中找到一个职位。可惜,这次金融危机使她再度失业。她发现政府对失业者的管制严格多了。她必须每周递交求职申请,和求职咨询人见面,反复进行各种培训。她被送到一个培训学校秘书的课程中培训,同时等待更好的机会。她抱怨说:“过去可不是这样。现在的一切,都是以控制你为目标。”许多人也抱怨政府盯得太紧,好像认为你是懒人,很伤人自尊。有一位管道工失业三个月就赶上母亲去世,就业中心居然不让他参加母亲的葬礼,说那天正好他必须和就业咨询人会面。管道工大怒,不管那一套还是去了母亲的葬礼。就业中心只好退却,给他另外安排时间和就业咨询人见面。
……
(共5555字)以上文字节选自《同舟共进》杂志。邮发代号:46-56,订阅电话:020-3830 8908(发行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