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政治的“台湾化”倾向值得注意
——从“特首遇袭”说开去
□ 唐 昊
据中新网2011年3月2日电,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1日黄昏在一个公开场合遭遇社民连成员暴力示威,心口被撞,胸部肋骨受伤。由于感到持续痛楚,特首于深夜往玛丽医院求医。
香港社会向以理性、法治、文明为特色。此次特首居然遭遇暴力袭击,为香港社会敲响了警钟:社会中的非理性和暴力因素的抬头,其实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香港政治运动的走向开始发生某种偏差。简单回顾就会发现,香港公民运动的“台湾化”、社会运动化及非理性因素的萌芽,其实早有端倪。几年前有“长毛”之称的梁国雄当选议员,就引起了社会震动;社民连的活跃,更多只是起替市民发泄而非建设的作用;而像台湾的议会乱象一样,香港立法会中这几年开始有抛东西、骂粗口的现象,政治风气渐变;同时底层民众以游行示威等方式作出的政治诉求不断,让港府疲于应付。这次政府财政预算及“派糖”举措是对底层诉求的直接回应,但依然遭受猛烈批评。
有两个原因使得这种“台湾化”现象愈演愈烈。一是香港社会长期两极分化的格局;二是理性诉求受到压制。说到两极分化,最近有一本描述香港社会的书——《地产霸权》,在香港热卖,图书馆里也是一书难求,其背景并不简单。香港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之一,贫富差距却是惊人的巨大。此书对香港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合作宰制社会的指责,反映了长期以来民众的愤懑情绪终于有所指向。书中所指问题有些也许有所夸张,但“实际如何”有时并不重要,重要的却是“人们相信如此”。另一方面,十几年来,香港的市民其实已多次发出理性的诉求,如通过和平示威等要求香港政治改善。但在理性诉求挫败的情况下,非理性的诉求抬头,就是可以逆料的了。
……
(共1921字)以上文字节选自《同舟共进》杂志。邮发代号:46-56,订阅电话:020-3830 8908(发行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