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克诚直言林彪功过
刘诚龙
上世纪80年代初期,解放军总政治部百科全书编辑室编辑了《中国大百科全书·军事卷》。编辑把“林彪”这个条目送呈黄克诚将军审查。既为“辞典”,自然有盖棺论定的意思。其他共和国元帅、将军都有“人物志”,唯“林彪”写得非常简陋,只挂了几个“官衔”,舍此之外,几成“无字碑”。
当时,人们既习惯于一俊遮百丑,也习惯于一丑遮百俊。黄老却直言道:“林彪的条目不能这么写,这样是不能向后人交代的”,“林彪的整个历史,应该分为两节,一节是他在历史上对党对军队的发展,起过积极的作用,另一方面是他后来对党对国家和军队的严重破坏,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,两面都要写明确,不含糊,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”。
此前,黄老将军对“全盘否定”林彪的历史也曾直言:“林彪的确有指挥作战的能力的,他生前我这么讲,他死后我也这么讲,说林彪不会打仗,这不符合历史。”黄老说,林彪在井冈山写信给毛泽东,提出“红旗能打多久”,这是他作为一个党员的权利,他可以向党组织表露自己的观点,提出自己的意见,按照组织原则提出自己的顾虑,我们应该提倡,而不是反对……
黄老与林彪并没有太深的交情,在当时,黄老敢于直言林彪功过,确实是需要相当勇气的。黄老能辩证地看人,体现了他的胆识及不阿时流的铮铮骨气。
据一些资料介绍,十一届六中全会所作的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,如何评价毛泽东是决议起草的核心问题。当时有一些意见认为毛泽东的一生“功大,错大,罪大”,许多人“在毛泽东的个人品质上做文章”……
时任中纪委常务书记的黄克诚说:“如果把建国以来我们党所犯的错误都算在毛泽东身上,让他一个人承担责任,这样做不符合历史事实。过去解放新中国,建设新中国,我们这些老共产党员都尽了一份责任,功劳大家有份,现在如果把错误都算在他一个人身上,好像我们都没份,这是不公平的。”
其实,黄老也是“文革”中深受迫害的人。他从庐山会议被认定为“反党分子”起,多次受到错误批判,直至被撤职、降级、脱军装,身陷囹圄。“文革”期间他更遭受造反派无休无止的批判、围攻,吃尽了苦头,直到1980年才平反。恩怨忘却,留下真情从头说,实际上没几人做得到。太多的人把恩怨当是非,于我有恩,则举手投足皆为“是”;于我有怨,则一生形状皆为“非”。黄老却超然于个人恩怨之上,评价人物不因其人势正盛而阿附吸痈,也不因其人势已去而乱吐唾沫。
有人曾总结了黄老一生有10次“大唱反调”,如秋收起义反对搞“焦土政策”,1959年反对搞“浮夸风”,这都是针对当时的“当权派”的。权势在上,他不怕打击,不怕报复,不怕丢官,不怕坐“自己人开办”的牢狱;权势在下呢?他不落井下石,不搞墙倒众人推。对黄老而言,唱反调是一种骨气,唱赞歌也是一种骨气,他总是实事求是,不偏不倚。他的“反调”恰如其名字中的一个字:诚!黄老被誉为“共和国最耿直的开国大将之一”,实非虚言,诚当礼赞!